白斬雞又稱三黃油雞,是上海地區(qū)傳統(tǒng)名菜,多作為宴席冷盤,供佐酒之用。因雞在烹煮時不加調味,故稱白斬雞。上海白斬雞始于清朝末年,先在酒店出現(xiàn),用本地飼養(yǎng)的浦東三黃雞制成,將做好的雞懸掛在熟食櫥窗里,根據(jù)顧客需要,隨點隨斬。
后來,上海各飯店也普遍供應,不僅用料更加考究,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隨白斬雞一起上桌,供顧客蘸食,其味更為鮮美。如今上海小紹興酒家經(jīng)營的“白斬雞”最為著名。40年代,小紹興原是雞粥攤,解放后長期中斷。1978年恢復為小紹興雞粥店,由于該店堅持選用三黃雞烹制白斬雞,質量好,滋味鮮美,頗受廣大顧客歡迎,并聞名全國。雖說做法相同的白斬雞雖說滿大街都能吃到,但是說到起源最早味道最正宗的還是要來這里。這里和南翔的饅頭店一樣,成為外來旅游者的上海美食地標之一。
“小紹興”的殺雞凈毛、燒煮烹調、斬塊調料等操作都有一套高招。雞血要放盡以保證皮色白凈,取內(nèi)臟要不影響雞外形的完整,燙雞拔毛雞皮不能夠有一丁點兒破損。燒煮時,先將雞置于沸水中,拎上拎下,反復多次,燙煮片刻后,放入沙濾水中冷卻“定型”,猶如金屬淬火一樣,滾燙的雞碰到冷水,雞皮驟然收縮,然后再放入沸水中,加少許冷水,文火煨熟,取出冷卻后,用麻油涂雞身上,豐盈飽滿油光發(fā)亮。入口時,佐以密制配方特制的佐料,非常美味。雖然這里的白斬雞價格比別處要貴上不少,但是雞肉的鮮嫩多汁,雞皮如海蟄般的爽脆質感和鹵水的鮮美滋味確系一流,吃過后就會感到的確物有所值不虛此行。提到上海的特色風味菜,白斬雞似乎是上海人的至愛,上海灘上經(jīng)營白斬雞的店家之多品名之繁就是明證。
假如說北京烤鴨是京城的招牌菜,那么滬上則推白斬雞無疑。白斬雞的淵源可溯自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宮廷名菜露雞。據(jù)郭沫若考證:露雞即鹵雞,選用嫩母雞投入五味調和的鹵汁中煮熟而成,經(jīng)歷代相傳而成為宮廷及民間的一款佳肴;在演化過程中又花開兩枝:制法分成紅白兩種,紅者為燒雞,白者即現(xiàn)在的白斬雞。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wǎng)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