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扣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剪紙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3月5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剪紙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王雨扣因病在上海松江逝世,享年89歲。這位民間老藝人,把畢生的熱愛都獻給了剪紙事業(yè)。
王雨扣,女,1929年7月生,文盲。5歲時,王雨扣就跟隨母親張桂蘭學習剪紙,后因家庭生活困難,只能利用廢紙進行剪紙。
成年后,王雨扣開始參加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舉辦的剪紙展覽等活動,并為村里鄉(xiāng)親們的婚慶喜事剪些吉祥圖案。她觀察生活,將飛鳥走獸、農村面貌的變化成為剪刀下的新內容,作品日益豐富。
1959年,王雨扣進入松江新五供銷社工作,1979年在松江新五食品站退休。退休后,王雨扣更加熱情投入剪紙創(chuàng)作,刀不離手,進入創(chuàng)作高峰。
80年代,王雨扣受松江區(qū)新五中心小學的邀請,成為客座剪紙老師,開始輔導學生剪紙技藝。2004年開始,松江區(qū)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每年邀請王雨扣參加,為群眾義務剪小動物、福、喜等剪紙,每次都被鄉(xiāng)親們一搶而空。
2009年起,同濟大學邀請王雨扣給學生們上課,她現(xiàn)場為大學生剪一些動物、風土民情,抽象處化繁為簡,細膩處又栩栩如生。她的作品被上海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會刊和同濟大學??d。同年,王雨扣作為上海市松江區(qū)文化館剪紙班的客座老師,為剪紙愛好者們傳經(jīng)授藝。
-2011年6月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非遺進校園活動中,王雨扣現(xiàn)場展示剪紙技藝-
晚年的王雨扣居住在松江福利院,但只要有剪紙愛好者登門請教,她總是熱情輔導,樂此不疲。每當看到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就是她最快樂的時候。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讓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走進心靈,給人帶來快樂。
王雨扣的剪紙作品充滿藝術魅力,是松江地區(qū)唯一一個能從畫面直接進入創(chuàng)作的剪紙大師。2014年她被確定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剪紙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剪紙是一門藝術,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累,沒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不可能產生藝術高手。王雨扣從小與剪紙結緣,繼承了母親的剪紙?zhí)旆?,又?jīng)過自己刻苦專研,磨練出了高妙的剪紙技巧和剪紙藝術。
王雨扣的剪紙從來不用模板,也沒有圖案參照,而是拿在手上一邊聊天、一邊剪,想到什么就隨時剪出來。她剪出的各種動物、植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汽車、火車、飛機、大橋等圖案,同樣生動富有現(xiàn)代時代氣息。她的創(chuàng)作方式獨特、樸素、活潑、生動,又透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她靠一雙手、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一個美麗的世界。
1987年4月,王雨扣加入上海市剪紙學會。幾十年來,她的剪紙作品多次參加上海市及全國展覽。她的剪紙作品《魚歌》在“中國民俗風情剪紙大展”中獲得優(yōu)秀獎;《金殼滿堂》榮獲上海市第十三屆“江南之春”畫展特別獎;《華亭老街》《回家》進入“2008當代海派剪紙藝術展”展出;《公園》在“楓林韻”首屆上海剪紙大賽中榮獲入圍獎,終獲“銀花獎”;還有不少作品刊登在《解放日報》《文匯報》上。
-華亭老街-
-猴山-
-王雨扣獲得松江區(qū)群眾文化“百姓明星”稱號-
2013年12月舉辦了王雨扣個人剪紙展,展出作品70幅,并出版了《王雨扣剪紙藝術作品集》。
多年來,王雨扣創(chuàng)作了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千余幅,上海市松江區(qū)文化館收藏剪紙作品百余幅。代表性作品有《廟前街》、《九龍壁》等。
王雨扣的系列剪紙作品,用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還原了對逝去時光的美好懷念與珍藏,讓人從作品中感受到她的美學傳遞與藝術價值。松江剪紙藝術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在剪紙藝術的傳承鏈中,王雨扣無疑是承前啟后的一位藝術家,對松江的剪紙藝術傳播、發(fā)展、興盛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寶塔-
-踏水車之一-
王雨扣的辭世
不僅是松江藝術界的一大損失
更是海派剪紙藝術的重大損失
值得欣慰的是
在她的悉心傳承帶領下
松江的剪紙藝術傳承發(fā)展?jié)u具規(guī)模
剪紙藝術也在繼續(xù)傳承發(fā)揚
海派剪紙藝術正在朝著繁榮的方向發(fā)展
-王雨扣及傳承子弟在剪紙創(chuàng)作-
這也可以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我們將永遠懷念她
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所作出的貢獻
「 王老,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