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經(jīng)典,青春演繹。
1954年8月2日,王文娟、徐玉蘭領銜越劇《春香傳》,首演于長江劇場,轟動一時。2019年是《春香傳》在長江劇場首演65周年,上海越劇院優(yōu)秀青年演員楊婷娜與李旭丹再度攜手走進長江劇場紅匣子,12月21日以《愛·歌——楊婷娜、李旭丹越劇專場》向前輩藝術家致敬,向越劇經(jīng)典致敬。
《春香傳》是朝鮮人民家喻戶曉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被譯成漢、英、法、俄、德、日等十幾種文字,影響深遠。1953年以徐玉蘭和王文娟領銜的劇團到朝鮮戰(zhàn)場慰問演出,共同度過8個月。劇團觀看朝鮮話劇團演出《春香》,決定將《春香》移植成越劇,并把原先的悲劇結尾改成春香和李夢龍大團圓結局。1954年8月《春香傳》由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首演于長江劇場。王文娟飾春香,徐玉蘭飾李夢龍,首輪演出89場,觀眾超過9萬人次,該劇也成為徐王流派的看家保留劇目。
1954年10月,《春香傳》參加華東區(qū)戲曲會演,獲劇本一等獎、優(yōu)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演出獎、舞臺美術獎。徐玉蘭、王文娟獲表演一等獎。1954年底該劇由中國唱片社灌制唱片發(fā)行,1955年為朝鮮青年藝術團招待演出。1955年2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天橋劇場觀看《春香傳》,贊譽有加。1961年,上海越劇院攜該劇赴朝鮮訪問演出。上世紀80年代,王文娟與徐玉蘭恢復上演該劇,從此成為上海越劇院經(jīng)典保留劇目之一。
《愛·歌——楊婷娜、李旭丹越劇專場》上半場,兩位演員將以“清唱劇”的形式,演繹《春香傳》中的《愛歌》《別歌》《獄中歌》等經(jīng)典名段,通過演員與樂隊的配合,展現(xiàn)《春香傳》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感染力。她們還將清唱《紫玉釵》《追魚》等經(jīng)典唱段,為觀眾奉獻一場好聽、好看、舊中有新、新中有根的清唱會。
楊婷娜工徐(玉蘭)派,唱腔奔放高亢,是新生代徐派傳人中的佼佼者,入選首批“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yǎng)計劃”。李旭丹2008年加入上海越劇院,由王文娟與越劇演員王志萍、趙時鶯等傳授,表演細膩傳神。多年來,楊婷娜與李旭丹作為徐王流派當代傳人,先后合作主演《紅樓夢》《皇帝與村姑》《甄嬛》《雙飛翼》等大戲,獲得眾多年輕觀眾喜愛。2018年,兩人作為上海青年戲曲藝術家代表,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舞臺。
演出下半場,兩位演員將首次聯(lián)袂合作“徐王版”《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樓臺會”全折。“徐王版”《梁?!肥莾晌辉絼〈髱熢谏鲜兰o50年代精心創(chuàng)排之作,在抗美援朝時期,以此劇慰問“最可愛的人”。在一次演出過程中,當臺上的梁山伯快要死去之時,臺下有志愿軍戰(zhàn)士高喊著:“梁山伯,不要死,帶著祝英臺參軍去!”還有一次,也是在演出《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因為飛機轟炸突然停電,志愿軍戰(zhàn)士們打開了自己的手電筒,漆黑的舞臺一片光亮。演出在溫馨的氛圍中繼續(xù)進行著,而舞臺上的徐玉蘭、王文娟演著演著,還沒等到“樓臺會”,就已經(jīng)感動得泣不成聲。此次兩位青年演員恢復上演“樓臺會”,得到上海越劇院的大力支持,王文娟鼓勵有加,錢惠麗、王志萍也是積極指導。
92歲的王文娟在獲悉《春香傳》即將在長江劇場以全新陣容與演出形式加以呈現(xiàn)時,十分激動,欣然題寫專場名字“愛·歌”,并寄語后輩:“生逢當今盛世,要為人民放歌,多創(chuàng)作,多演戲,演好戲,不辜負領導和觀眾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