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欧美亚洲国产日韩制服一区|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浪潮|青青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培養(yǎng)了徐悲鴻、林風眠的巴黎高美,把散落在校園各處的藏品帶到上海

2019-11-2 11:38  |  作者:鐘菡  |  來源:上觀新聞


  10月31日,上海博物館一樓展廳里的工作人員忙著為最后一批盧浮宮展品開箱。隨著展品中最大尺幅的油畫擺上展墻,將于11月4日開幕的“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侖——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布展進入尾聲。本次展覽呈現(xiàn)法國路易十四至拿破侖帝國時期的86件繪畫和雕塑作品及相關文獻,旨在探尋法國藝術,尤其是學院派藝術勃發(fā)、興盛和轉(zhuǎn)變的過程。這些作品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收藏和盧浮宮在巴黎高美的寄藏品,包括普桑、弗拉貢納爾、大衛(wèi)、安格爾等名家作品。為何盧浮宮要將作品寄藏于巴黎高美?上博又為何要將它們借來向中國觀眾展示?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0月31日提前進入展廳,為觀眾揭示展覽背后的秘密。
  

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 David Jacques-Louis 1783年 mra129 bis
  
  藏品分散在校園各處
  
  對中國觀眾而言,盧浮宮是巴黎的最熱門藝術打卡地之一。其實,在它的正對岸有另一座著名的法國藝術地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美術學院之一,巴黎高美培養(yǎng)出了眾多藝術名家。
  
  除了隔河對望外,巴黎高美和盧浮宮還有什么樣的關系?策展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保藏人阿麗絲·托明-貝拉達介紹,巴黎高美的前身可追溯到1648年由路易十四創(chuàng)立的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1793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解散,藏品全部被盧浮宮收入。從法國大革命開始,盧浮宮不再是皇家住宅,轉(zhuǎn)變成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和傳播藝術作品,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作品也在展示之列。直到1872年,在巴黎高美的要求下,盧浮宮把大部分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入院作品重新寄存在巴黎高美,使得這些作品得以完整陳列,并繼續(xù)為教學服務,這種寄存關系一直延續(xù)至今。
  

卡托之死 Guérin Pierre-Narcisse 1797年 prp 35
  
  展覽入口處的第一組展品是兩件大理石雕塑,每件重達200公斤,它們原本是巴黎高美墻上的裝飾。從作品的損壞痕跡可以看出它們常年裸置在外的情形。貝拉達介紹,巴黎高美的收藏分散在校園內(nèi),教室、職工辦公室里都掛有作品。因此,這次展覽不是把作品從一個美術館搬到上海博物館,而是從校園的四處搜尋而來。這也是巴黎高美的特殊之處,學生可以從校園各處獲得藝術滋養(yǎng)。對于普通公眾的參觀需求,巴黎高美也在盡力平衡,在不影響教學的同時舉辦開放活動,但并非所有空間都對外公開。
  

耶羅波安為圣象祭祀 Fragonard Jean-Honoré 1752年 prp 7
  
  徐悲鴻是“最巴黎高美”的中國畫家
  
  巴黎高美對中國藝術影響深遠。時至今日,許多中國藝術與藝術教育的問題或許仍可以從這里尋求到答案。藝考制度從何而來?素描訓練還有必要嗎?上了熱搜的人體寫生課又該如何理解?20世紀前半葉,中國美術正處在轉(zhuǎn)型的歷史節(jié)點,一批中國藝術家赴法國求學,徐悲鴻、林風眠、潘玉良、吳冠中、吳法鼎、常書鴻、顏文樑、呂斯百等名家就是注冊在巴黎高美之下。這些留法藝術家回國后極大推動了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教育的發(fā)展。
  

剖視圖 Houdon Jean-Antoine 1790年 mu 11974
  
  站在上博展廳里,參觀者可以在一幅幅作品前回溯前輩大師們的學藝之路。“這些作品都是徐悲鴻等留法藝術家在學校里看到過的?!辈哒谷?、展覽協(xié)辦方杰奎琳文化藝術機構(gòu)藝術總監(jiān)菲利普·杰奎琳認為,巴黎高美對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影響最大的三點表現(xiàn)在:第一,對素描的完全掌握;第二,對人體的呈現(xiàn);第三,對歷史繪畫的學習?!霸诎屠韪呙赖闹袊魧W生中,最出色的是徐悲鴻。他是所有人中把法蘭西美術理解得最透徹,并且在中國最大程度實現(xiàn)和傳遞法蘭西美術精神核心的藝術家和教育家,可以說是‘最巴黎高美’的中國藝術家?!?/div>
  

赫拉克勒斯在伊奧拉斯的幫助下殺死海德拉 Houasse René-Antoine 1673年 mra 94
  
  菲利普·杰奎琳介紹,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中國留學生是巴黎高美所有美術生中人數(shù)最多的,最多時整個學院有30多位中國留學生,還曾有學生在學校里表演京劇。他們留下很多故事,比如雕塑家王臨乙和他的法國夫人王合內(nèi)就在這里一同學習、相愛。當年,校園外的塞納河邊有很多書攤,常書鴻在那里看到一本有關敦煌藝術的書,促使他將自己的后半生投入敦煌藝術的復興中。
注:本網(wǎng)發(fā)表的所有內(nèi)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wǎng)轉(zhuǎn)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wǎng)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wǎng)微信

上海文藝網(wǎng)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wǎng)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lián)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wǎng)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wǎng)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絡法制和法規(guī)、轉(zhuǎn)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qū)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