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欧美亚洲国产日韩制服一区|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浪潮|青青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冷暖 |曾是“南下干部”的上海離休老人,生活異常儉樸卻捐款34年

2019-11-27 17:26  |  作者:欒吟之  |  來源:上觀新聞


  每一位做慈善的老人,都極不平凡。
  
  92歲高齡的尹高蘭老人,堅持三十多年“細水長流”捐款。34年來,尹老每年通過民政局、慈善基金會、紅十字會以及居委會的捐款累計超過16萬元,捐贈冬衣棉被等150余件。尹老被市慈善基金會評為本屆“上海市慈善之星”,記者最近到他家中造訪——
  
  因為慈善得“歡喜”
  
  尹高蘭老夫婦倆,住在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他離休前是南匯縣檢察院副檢察長。
  
  走進這個家,記者便感受到,面前這位生活簡樸、衣著甚至可以用“破舊”二自來形容的離休老干部,是一位精神富足的“幸福老人”。
  


  這天,聽說有記者登門,老人的老愛人、87歲的伍美園,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干凈。二兒子夫婦帶著小孫子一起來等候,他們說,“要給記者介紹介紹我們爸爸”。市慈善基金會浦東代表機構的副會長顧明仙和工作人員也來了,他們都很愛戴這位尹老。
  
  老人身體尚好,有些耳背,大多數問題由伍阿姨代為回答。
  


  “入黨,73年了;離休,31年了?!崩戏驄D倆,對這兩個數字記得很清楚。伍阿姨說,他從檢察院崗位離休,離休前就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那就是離休不離黨?!八38艺f的話就是,‘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共產黨員的光榮本色不能改變,為黨和人民服務的思想不能改變?!?/div>
  
  就是因為這個信念,尹老開始接觸慈善。從1985年開始,他漫長的慈善公益之路,從救災、濟困、助學到社區(qū)公益,一做就是三十四年,成為了浦東慈善代表機構的“老??汀?。
  
  顧明仙對尹老所做的貢獻如數家珍:國家哪里有災難,他會積極響應號召,捐款捐物,幫助受災群眾。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云南魯甸地震、云南普洱地震以及全國各地的各種災荒,甚至日本大地震、印泥海嘯等等國際上一些重大災難,只要他知道,都會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捐款的金額每次少則1000元,多則5000元。
  
  “他每年參加市慈善基金會‘藍天下的至愛’募捐活動,從2004年以來,不管身體是不是健康,行走是不是方便,他都會想方設法給我們捐款2000元,幫助本地區(qū)的困難家庭……”顧明仙說,還不止這樣,老人還積極參加社區(qū)幫困、結對助學等活動,經常幫助社區(qū)困難家庭,資助困難學生,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記者看到,尹老在家里的一個老式餅干鐵盒里存放了一疊厚厚的捐贈證書和感謝信,書房墻上還掛著一所學校送來的錦旗。
  
  老人仔細收藏著這些珍貴的紀念,不是為了證實自己的價值,而是對別人生活的改善有一份實實在在的關切。“你看,這是一個學生寫的,他父母都是殘疾人,有了這筆學費他就不擔心了?!薄斑@也是個孩子,他拿到一筆捐款,覺得受到了鼓勵和認可,期末考試成績考得很好?!崩先俗灶欁缘卣f起來,聲音有些大,也不管旁人是不是聽得清,他要表達的是他內心的歡喜。
  
  “現在是享福的人”
  
  “要不要聽聽我爸爸常給我們講的故事?”二兒子尹勤很孝順父母親。他告訴記者,父親生于1927年10月,老家在江蘇東??h房山鄉(xiāng)。“爸爸常說,他小時候家里條件非常艱苦,住在矮小的三間草房內。冬天,和兩個哥哥蓋一床被子……”
  
  老人總是泛著淚花和孩子們說那個年代的故事。尹勤用他父親的語氣轉述:“爸爸說,冬天就在床鋪下放些麥草和高粱稈子。不僅住的不好,而且也吃不飽,吃的最多的就是地瓜,等到春天地瓜吃完,就吃野菜拌豆渣。一天吃不上2頓飯,沒有一頓能吃飽?!?/div>
  

  尹高蘭(中)
  


  1945年,當時18歲的尹高蘭投身革命,參加當地民兵,并于次年入黨。在部隊里,尹高蘭沖出國民黨包圍,北撤山東。在山東臨沂,他加入陳毅率領的第三野戰(zhàn)軍,后來又隨部隊進駐上海,在華東軍區(qū)軍需部工作。1956年7月,尹高蘭轉業(yè)到上海市司法局人事處工作。三年后調任南匯縣任檢察院副檢察長。
  
  “我是解放戰(zhàn)爭中的幸存者,現在是享福的人?!币嫌执舐曊f。全家人聽到都笑了,都說老人心態(tài)特別好,也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享福了”,才那么慷慨地做慈善。”
  
  可是記者發(fā)現,這位“享福老人”,日子其實過得很清貧。老夫婦倆這么大年紀都沒有請保姆,伍阿姨每天自己買汰燒,偶爾子女們來幫幫忙,他們寧可把錢省下來捐款。老人愛穿軍綠色的衣褲,身上洗得褪色、打了個布丁的衣褲,是老愛人買了布請裁縫做的,已經穿了很多年。家里的老舊家具被太陽曬的退了色,浴室毛巾上都是破洞。伍阿姨還說,他從未上過理發(fā)店,都是在家自己理發(fā)。
  


  老人家里最多、看起來最新的,是一張張全家福合影。他們有三個兒子,住的都距離老人不遠,兒子媳婦們都年歲不小,大多都退休在家?guī)簩O,如今是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丁越來越多。
  
  “尹老盡做慈善,不補貼孩子家嗎?”記者問伍阿姨。伍阿姨也是苦過來的實誠人,對“身外之物”同樣看淡:“我們三個孩子工作都很普通,兩個技術工人,一個醫(yī)生,以前家里還有下崗的,都不是很寬裕,但他們可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家庭?!?/div>
  
  多年前,伍阿姨退休后生過一場大病,常年需要用藥,老夫妻倆省吃儉用還要幫助外地老家的親戚。別人都勸他不要再捐了,可是他卻不為所動,堅持拿出一筆筆善款,尹老還總是說,自己做得很不夠。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如今,這對老人倒是越活越健康豁達。85歲的伍阿姨耳聰目明,自己幾乎包攬所有家務。而尹老腿腳雖不太靈便,卻也可以自己走動,他現在的遺憾,就是不能自己走去捐款,不能再參加更多。
  
  伍阿姨說,老伴離休后的日子一直很充實,社會活動很多,被政府部門聘為“服務質量查訪員”“檢查機關紀律作風監(jiān)督員”等等,還在社區(qū)中擔任義務消防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和市民巡防團團員?!八偸呛芨卸?,想盡辦法多為別人做點事?!?/div>
  
  近十年里,老人走動少了,他最開心的一件事,是前幾年帶著老伴、三個兒子和兒媳,一家八口人回到東??h的老家。
  
  “我父親離開家鄉(xiāng)六十多年了,這是他第六次回鄉(xiāng),也恐怕是最后一次?!币谶@樣告訴記者。老人的孩子們都很孝順,特意請假陪父親回家,而三個孩子都出生在上海,他們也很愿意看看自己血脈里的老家。
  


  老人在家鄉(xiāng)走了很多地方。他走進安峰山,祭掃昔日犧牲的戰(zhàn)友;走進曾經住的老房前,回憶兒時的時光;長跪在父母的墳前,訴說自己平凡的一生;走進村民家中,看看他們如今的生活;又走進鎮(zhèn)政府,看看房山未來發(fā)展的規(guī)劃……
  
  離開房山回滬前,尹高蘭不時叮囑隨行的三個兒子:“我在這里出生,我在這里成長,我在這里入黨,我在這里戰(zhàn)斗。希望你們記住房山,記住這片土地,記住鄉(xiāng)愁。”
  
  而這位老人的故鄉(xiāng)行,還“驚動”了當地媒體,有年輕記者采訪老人,也被他當年的故事感動。蕓蕓眾生中,他或許只是一名平凡的軍人、平凡的居民,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他用他熱心樸實的行動展示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
  
  都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尹老一家雖平淡卻合家美滿平安,這便是行善助人得到的最大福報。
注:本網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guī)、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qū)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